7月5日上午,由广州大学主办,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中国美术报、广州画院、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乡村美术教育骨干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行政西二楼会议厅启幕深圳股票配资,来自广东省美术界、高校、基础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州大学师生约200人参加开班仪式。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项目负责人许洪林主持开班仪式,许洪林介绍了本项目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国家艺术基金指导精神,以壮大乡村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为核心,着力培养能够扎根乡村土壤的“乡村美术教育实践者”和“乡村艺术创作主力军”,为乡村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晓晴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美育作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承担着为千万乡村孩子的审美启蒙助力,为乡土文化根脉的传承护航。本次立项是国家艺术基金对广州大学的信任,更是对乡村美育事业的责任托付,广州大学将以最高标准,整合美术与思政、教育等学科优势资源,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希望各位学员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成为乡村“美育使者”,成为乡村美育的“火种”和“引擎”,并将所学所获带回乡村、带回学校,积极实践创新,影响带动更多身边的教师,惠及更多乡村孩子。
来自河南焦作的学员代表冯涛在发言中表示,乡村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的人,此次培训是政策与学术的“双重馈赠”。承诺全体学员以做“归零”的学习者、“沉浸”的践行者、“共享”的同行者和美育的“传播者”的姿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次课程和每一次实践,最终以“满载而归”的研学成果,兑现“为乡村美育扎根铸魂”的时代承诺。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许钦松指出,乡村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土壤,美术教育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文化育人与审美培育的双重使命。特别强调:“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阵地,而美育教育正是激活乡土文化生态的核心环节。”他指出,当前正是提升乡村美育教育的关键节点,期待本次乡村美术教育骨干人才培训通过系统性培训与多方协作,努力为乡村培育一批优秀的美术教育骨干和艺术创作人才队伍,更希望学员们能将艺术创作与乡村教育实践深度结合,为乡村美育注入新活力,切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开班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乡村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乡村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此举旨在从专业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搭建起新的联动乡村美育研究新平台,推动乡村美术文化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开班现场还布置了“百年乡村美术教育研究专题展览”,内容包括教育家精神与乡村美术教育、乡村美术教育与美育实践、乡村美术教育百年大事件,并梳理了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开班仪式上,授课专家和全体学员向广州大学赠送集体创作作品。此次活动标志着国家艺术基金在乡村美术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又一重要实践,项目通过整合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机制,探索出乡村美术教育与艺术人才培育、和美乡村建设联动的全新路径。随着项目推进,25名乡村美术教育骨干将化身“文化与教育的火种”,把所学所思带回乡土,以美育浸润乡村,积极推进乡村教育、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据悉,此次培训项目一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份112名学员报名,经资格审查、专业初审、专家评审等多环节综合评估,并报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核,最终录取25名学员,他们来自8个省份,包括内蒙古、贵州、河南、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10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4人,地级市美协副主席2人,8人曾入选全国美术展,有2人入选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展并获进京作品资格,全部学员均以中国画为主要创作方向,既有省级名师,也有兼职美术教研员。
项目组建了由国内艺术创作领域和美术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学员遴选则关注区域性原则、在地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并将持续跟踪关注,形成示范和种子效应,致力于打造乡村美术教育骨干人才培训的经典案例。接下来,学员将在广州大学开展为期35天集中授课,通过学术讲座、理论研讨、艺术考察、乡村调研、创作实践和成果汇报等教学环节进行培训。本次培训总时长99天,拟于12月13日至23日举办优秀成果交流展与学术论坛。
南方+记者 杨逸深圳股票配资
维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